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
香港中华文化总会会长高敬德
今年是香港由乱到治的转折之年,拨乱反正已初见成效,但仍须大力巩固来之不易的良好变局。特区政府强政励治要有新突破,建制派发挥作用要有新气象。只有根本破解香港深层次矛盾,切实增进广大市民福祉,尽快让七百多万香港同胞安居乐业,香港才能真正实现人心回归和长治久安。
「一法安香江」。制定和实施香港国安法,是中央处理香港事务最重大的举措之一,是「一国两制」事业的重要里程碑,也是香港由乱到治的转折点。香港国安法已充分彰显「定海神针」的作用,扭转了香港局势。
巩固由乱到治良好变局
目前香港初步实现政治稳定,政治攻防易位,反对派气势被重挫,爱国爱港力量士气大振,特区管治逐步恢复正常,人心和社会秩序初步安定。但也应正视,香港当前的政治社会稳定仍有脆弱的一面,「港独」势力未真正溃散,反对派未真正分化弱化,违法暴力抗争活动未真正绝迹,人心疏离的现象未真正改变,信心危机在一些群体有所扩散,持续的疫情也使香港面临严重的经济民生困境。
巩固良好变局需要进一步实施好香港国安法。要继续发挥香港国安法的惩治作用,预防犯罪也十分重要。特区政府要带头学习、宣传、落实香港国安法。香港社会各界都需要学习、了解香港国安法,增强国家观念、国家安全观念和法治观念。香港教育界责任重大,务必为学子们补好香港国安法这一课,引导广大青少年爱国爱港、遵纪守法。
巩固良好变局需要尽快扑灭疫情。特区政府要改善抗疫工作,使防控措施和效果向内地、澳门看齐,坚决防止秋冬季出现严重的第四波疫情,为恢复经济和改善民生创造条件。政府保就业等纾困措施要更加贴地、精准,真正帮到最需要帮助的市民和行业,减轻公共财政面临的沉重压力。
巩固良好变局需要特区行政、立法、司法机构共同努力。延任一年的立法会应彻底改变恶斗、空转的乱象,苦民所苦,急民所急,为市民福祉多做实事。司法机构应正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,捍卫法治和公平正义,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及国家主权、安全和发展利益多做积极贡献,而不是与此背道而驰。一些领域仍需清除乱象。
特区政府强政励治要有新突破
香港要实现长治久安,归根结底要靠改善管治。要根本破解香港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,切实增进广大香港市民的福祉,尽快让七百多万香港同胞安居乐业。
我们期待特区政府在谋划香港长远发展上有新突破。要配合中央政府做好「十四五」规划编制工作。一是使有关香港的规划更细致和更具操作性。二是充分体现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并重的指导思想。香港回归后几乎没有做过社会建设方面的规划,社会保障、社会福利制度存在许多硬伤,劳工制度非常落后,社会建设严重落后于经济建设的局面急需改变。三是尊重规划的权威性,真正落实中央主导制定的规划,保障施政的连续性,避免一届政府一个调、干到哪里是哪里。
我们期待特区政府在攻坚克难上有新突破。特区政府应该大刀阔斧施政,在解决住房难等问题上多出实招,尽快干几件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事、好事。攻坚克难需要着力解决制度性问题,比如取消强积金对冲机制等重大问题,不应再拖下去了。
我们期待特区政府在增进市民福祉上有新突破。毋庸讳言,贫富差距悬殊是香港社会动荡的根源之一,也与政府施政失误直接相关。特区政府需要更加重视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,促进社会和谐。比如,特区政府统计,2012年至2018年,香港65岁以上长者的贫穷率高达43.5%-44.9%,扶贫政策介入后仍高达30.1%-33.3%;这是没有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的恶果,充分显示长者贫穷是制度性贫穷。香港九成民意支持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,特区政府为何要推卸这种为民造福的责任?香港至今没有失业保险制度,这次疫情中特区政府无法直接帮助最需要帮助的数十万失业劳工。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这种致命硬伤,特区政府义不容辞应去优先解决。利益是刚性的。特区管治的认受性,还得靠实实在在为民造福才能提高。
建制派发挥作用要有新气象
近年来,时常听到人们批评建制派不争气,比如:一盘散沙,少数人有个人主义、机会主义、山头主义倾向,作风飘浮、形式主义严重,存在阶级矛盾,工商界与民争利、只顾维护自身利益,等等。建制派需要正视这些恨铁不成钢的善意批评,在加强协调和团结上有新气象,在内强素质、外树形象上有新气象,在坚定支持中央全面管治香港、坚定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上有新气象。说到底,建制派要靠多为市民谋福祉才能巩固和扩大支持基础。
建制派在回归后始终占据立法会过半数议席,特区政府却难以大展拳脚增进多数市民福祉,很多问题其实是卡在工商界。一味与民争利,让香港贫富差距等矛盾激化到危及政治社会稳定,最终必然危及工商界根本利益以至「一国两制」大业。工商界需要尽早觉悟,支持特区政府破解深层次矛盾,特别是支持政府改革完善社会保障、社会福利制度和劳工制度,共建和谐香港,促进长治久安。
来源:慧聪网